回到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  本站专区
名誉顾问
总编辑
副总编
本站理事
技能认证
代表大会
  点击排行
从医易同源展望医易同盛 71260次
《易经》与中医阴阳学说 65316次
易医同源 65310次
易医相通·天人合一 56611次
易医研究周易八大思维 45847次
易医理论:论糖尿病 42187次
祖传老中医的中国梦 - 杨理 5141次
现代人为什么心火特别旺 4438次
学习易医方法 - 悟 3616次
中医“现代化”意味着中医的消亡 3569次
  医易汇通
现代人为什么心火特别旺
【字体: 】 发布时间:2022-07-01 来源:本站 共有4438人阅览该信息 【关闭

    现代社会,一些人的心火特别旺盛,常会出现焦虑浮躁、心绪不宁、爱发脾气的病态心理,同时也伴有身体上的诸多不适,例如失眠、口腔溃疡、面红目赤、舌尖红肿、牙龈肿痛、咽干舌燥、便干尿血等症状,尤其是高发病率的心脑血管疾病无不与心火旺盛有关。

心火旺的中医学说

心的五行属火,所谓“火”,实际上是中医所说的一种致病因素,“火”有外感、内生之分。外感火就是热邪;内生火就是人体阳气多余而化作火,或者人体阳气得不到宣发而导致火亢盛,或者是阴虚不能制火而导致火旺。

心火旺的性理学说

根据中医学的全息理论,如果肝火旺,就会引发心火旺,因为肝五行属木,心五行属火,木能生火,所以肝阳旺盛就会引起心火过旺;再则,如果人体肾水不足,同样也能引起心火过旺,因为肾五行为水,水能克火,如果水足则就能压制过旺的心火。

在佛学中有“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”五毒之说,恰好和中医中的“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”,以及易经中的“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”一一对应。如此,我们就会从性理学方面发现一个重要的规律,就是贪伤肝、嗔伤心,同时贪为木,木生火,火对应心,贪心太重则木旺生火,一样会导致心火上亢。

贪是指对物质和情感方面的欲望,如果我们无休无止的总想去摄取更多的金钱、物质和享受,或者过度去追求感情的丰富性,就是贪心太旺了。如果贪欲过重,就好似一大堆干柴被点燃,会引发我们的心火熊熊燃烧;嗔是指嗔恨、怨恨,当一个人求而不得,或心生嫉妒、遭遇不顺时,往往会生起嗔恨的心,让心火上亢。其实嗔恨的根本还在于贪,一个人不贪、不取、不求,又有什么事情能让他生起嗔恨之心呢?

心火旺的风水学说

今天的社会已经完全进入电磁场的世界。我们任何一个人,都被无数的电器、电线、灯光等电子设备所包围,空气中是各种移动信号、广播信号、电视信号、通讯信号等,这些电磁场在五行上属火,火对应我们的心,无数无处不在的“火”日积月累伤害着我们的心脑血管系统。不但造成了心血管疾病成为人类第一杀手的现状,也让越来越多的人长期处于心火过旺的状态。

健康“心”造就健康身体

我们回头看看过去的社会,那时心脑血管的发病率极低,心火旺也不是普遍现象,这和过去几乎没有什么电磁场有直接关系。除此之外,古今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,也导致了古人得这类病少而现代这类病高发的结果。

旧时由于受到物质、经济等方面的制约,人们对灯的使用很局限,只限于蜡烛、煤油灯等燃料的灯具,而且大部分人家都舍不得点灯,于是就养成了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,到了晚上天黑以后,人们早早地上床休息,很少有什么娱乐活动,这种顺应自然的生活状态,人们就没有过多过强的欲望,人的心火也就呈现出自然健康的状态。

现代生活中,城市一到晚上就一片灯红酒绿,霓虹灯闪烁不停宛如白昼,人们照样和白天一样,出入各种购物、消费、娱乐场所,吃饭、喝酒、唱歌、玩耍。是什么在支撑着我们该休息而不去休息呢?其实就是我们的欲望,现代人无论是物欲还是情欲,都越来越多,也越来越强,我们的身心每天始终处于兴奋状态;那些呆在家里的人怎么样呢?一样是沉溺于电视、手机、电脑之中,乐此不疲,这些行为都会引起人的心火过旺,从而导致心脏病、高血压、心脑血管疾病的爆发。

所以说,我们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,就应当像旧时的人们一样,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,减少欲望,调节好心灵,这样才能使身体的五脏六腑协调运行,保证健康。

怎样才能使心火不旺

佛学认为,一切的疾病的根本原因,就是我们内心攀缘外境,产生杂念。如果我们的内心没有执著和杂念,就不会病了。因此,我们要放宽心胸,使心遍布整个宇宙,而没有任何执著,当明白了一切是空的道理,内心的杂念和欲望就会自然消失,一切疾病也都会不药而愈。

其次,要“住心足下”,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经常要把你的意识专注在脚底,因为人体内的肾水应该上升,而心火应该下降,心火上升,就会使心火过旺,如果我们长期把心识专注在脚底,这样心火才能与肾水相交,达到“水火既济”的状态,当水与火的能量场相互交融,人体就阴阳平衡,自然健康。

随喜转载,功德无量!

 
· 上一篇: 12种东西千万不能送人,送错了会闯祸!
·下一篇: 人接地气才健康
 
联系我们 | 联盟网站 | 版权声明 | 汇款方式 | 周易论坛
  版权所有:中华道家文化网 公益性传统文化平台
技术支持: 明达网络科技